2024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规定,不断开拓创新,圆满完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各项任务。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知院、爱院、荣院、兴院的热情,全面总结2024年学院事业发展成就,引导广大师生奋发作为,经过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网络评选和投票,最终确定2024年度十件大事。
1.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以应用心理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持获得安徽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省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17项。学校第二批校本通识课立项5项(全校共14项),立项率占全校的35.7%,排名第一。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均获评B+等级。
2.学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学校坚强领导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学院2024年获批应用心理、国际中文教育两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并计划于2025年正式招生。为做好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学院领导带队赴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开展硕士点建设工作调研,邀请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知名专家对硕士点建设方案和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学校研究生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3.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加速跃升。安徽中医药大学曼彻斯特中医药中心2024年8月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学校中医药走向英国的新起点,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英国及欧盟中医药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学校通过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专家库,遴选两名医生赴希腊雅典开展医疗工
4.“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获“优秀”等次。学院党总支结合学院特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获得学校“优秀”等次。学生获校级及以上奖项共计128项,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28项、省级40项,获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2名辅导员先后获全国中医药院校优秀学生工作者荣誉称号,1名辅导员获批学校优秀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团队获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项。
5.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学院党总支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制定学院学习方案,以“集中+个人”“线上+线下”“学习+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全院师生党员聚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学习,组织专题读书班集中学习及警示教育活动4场,参加人次192人;开展专题辅导6场,学生理论宣讲1场,覆盖人群301人次。组织班子成员深入所在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4场,引导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6.科研项目申报获得重要进展。学院教师全年获批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各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重点、一般项目各1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8项,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政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5项(立项率占全校的83.3%)。
7.基层党组织优质化建设稳步推进。学院基层党组织坚持标准化建设为牵引,以优质化建设为重点,实施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程,持续开展党建“三好”选树工作,3个党支部工作案例被选树为“支部好案例”,6名师生党员先进事迹被选树为“党员好故事”,打造“浸文润心”党建品牌,开展趣味英语、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医药科普文化进校园特色党建活动,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学院2023年度领导班子考核获“优秀”等次。
8.重点培育智库建设成果丰硕。安徽省重点培育智库安徽高校智库——安徽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聚焦安徽省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需求,服务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承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积极在媒体发表理论文章,2024年取得丰硕成果。周亚东院长《推进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智库资政成果被《安徽智库建言》采用并获得省委领导批示,卜菲菲副教授《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 推动中医药文化“两创”》理论文章在《中国中医药报》刊发。
9.大学英语教师团队指导学生成效明显。大学英语教师团队2024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其他省级竞赛奖励40项。举办英语四六级考试系列辅导讲座9场,讲座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导向,重点提升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备考技巧,吸引2000多名学生参加。
10.就业工作、征兵工作考核均获“优秀”等次。开展“我与优秀校友面对面”及就业指导等专题讲座5场,赴用人单位访企拓岗18次,组织专场招聘会2场。顺利完成就业及征兵工作,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05%,共10名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基层就业。5名学生参军入伍,在军营书写绚烂青春。
(杨硕鹏/文图 金晓琴/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