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人文学子从党史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响应党中央关于积极开展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的号召,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组建“乡村振兴”青年观察实践团,7月19日,实践团成员选择了走访退役军人陈广财。老兵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让我不虚此行,感触颇深。
身世虽艰,胸怀壮志
陈广财,89岁,生于安徽省灵璧县。据陈爷爷介绍,他1950年主动应征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中包括上甘岭等战役。陈广财爷爷因为父亲去世较早,家境贫寒,但他仍然充满斗志,主动应征入伍。
陈爷爷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让人心生敬佩。看到耄耋之年的爷爷眼神炯炯,我感悟到那是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底气,是作为一个革命老兵的自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今进入新时代,我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逐渐富裕,因此心中更应当有着“青云之志“。与陈爷爷相比,我们拥有更优越的条件,可是有时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奋斗的舞台,我们应该志存高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更有希望。
视死如归,应征入伍
在我看来,军人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不惜用生命保卫着国家和领土安全。正是由以志愿军们为代表的军人们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稳定。陈广财爷爷也是其中一员,他为了世界和平和中国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17岁的他胸怀壮志,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军队里高强度的训练,他都不怕吃苦咬牙坚持下来。而如今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应该学习陈爷爷的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我们有义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们应当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能只想着小我的幸福,要努力成为像陈爷爷无私奉献。
英勇作战,荣归故里
陈爷爷回忆,朝鲜战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物资供应不足,战争也十分残酷,特别是上甘岭战役伤亡惨重,一个连冲上去后往往只剩下两三个人。我问陈爷爷在战场上害不害怕,他坚定地说:“不怕,怕死的话就不上战场了。”听之深受感动。

实践队成员在采访退伍老兵陈广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雨欣 供图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最令我敬佩的是,陈爷爷经历过最长的战役打了四十多天,脚已经被水泡烂了,但他都义无反顾。这体现了他作为军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我感受到与陈爷爷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陈爷爷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说这都是依靠党的关怀。这也让我再一次地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爱党爱国,赤子之心
“党和国家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这是陈爷爷在采访中反复说的一句话,认真且坚定。陈爷爷一直心中有党,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1976年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如今我们早已远离战争年代,但无论何时,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坚定到底。今天的甜都是前辈们的奋斗换来的,我想我们会谨记陈爷爷的谆谆教诲,努力学习,在奋斗和贡献中过完自己的一生,这样才是无怨无悔的。以陈爷爷为代表的军人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迎难而上,为实现祖国复兴献出青春力量。
退伍老兵陈广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雨欣 摄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这次采访陈爷爷,我受益匪浅。陈爷爷说,他为国家做的一切,不是贡献,而是他的义务。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担当。陈爷爷对我们大学生有着这样的寄语:希望我们在好好学习的同时能够为国家多做贡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仔细回想陈爷爷叙述的岁月,上战场免不了伤亡,但每位战士还是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在硝烟战火中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世界形式波谲云诡,我们更应该珍惜机会,努力拼搏。同时也要关心全球新闻和国家大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这不仅是对先辈们的尊重,也是我们的责任使然。青春一去不复返,我们应当向先辈看齐,活出自己的价值,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通讯员 宋雨欣)
一审编辑赵晓强
实习生 张小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