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公示
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出访公示 > 正文

吴子建赴英国参加学术交流的出访报告

作者:   时间:2024-10-30   点击数:

本人应邀参加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24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现就出访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会议情况

本次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英国中医药学会、英国医学针灸学会承办,中国针灸学会等协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视频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科技公参丁明勤,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处负责人金承哲,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世界针联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龙会,英国皇家医学会会长吉莉安·冷,英国中医药学会会长邢玫,英国医学针灸学会会长费德里科·坎波斯等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英国针灸学会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雅各布、英国执业理疗师针灸协会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保罗·巴特斯比、世界针联执委会及团体会员代表、当地针灸师、中医师及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人参会。

刘保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医针灸已经走向世界,在19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世界针联作为国际性针灸团体组织,始终坚持立会宗旨,聚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对话等重点任务,成功举办了40余次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和国际针灸专题学术研讨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活动。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增进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及针灸医学深度融合,增进学术交流与发展,让中医针灸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丁明勤强调,中英两国在卫生健康领域有较强互补优势,而且有长期卓有成效的合作。中英双方共同实施了健康与老龄化旗舰挑战计划,并多次举办中英卫生对话,在卫生体制改革、老龄健康、抗生素耐药等领域积极开展务实有效合作。中英双方医疗卫生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今天的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传统医学交流与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传统医学的繁荣与发展,为提升两国人民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金承哲表示,针灸是全世界最被广泛认可的传统医学方法之一。根据2023年全球调查,26个会员国已将针灸服务纳入其国家医疗保险计划。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建立了正式关系,近期我们的合作重点是促进初级保健针灸服务,倡导和实施世界卫生组织针灸培训和实践基准,并监测针灸的全球立法状况。本次研讨会为各国专家提供了交流最新科研、临床、监管和技术等方面进展的平台,相信研讨会将在展示针灸最新科研进展、收集临床证据和数据、提出未来科研方向等方面助益世界卫生组织推动会员国将循证传统补充整合医学纳入各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努力。

吉莉安·冷表示,英国和西方世界对针灸的兴趣与日俱增。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推荐针灸治疗某些病症,代表着针灸已进入主流医学,并能获得医疗保险报销。英国查尔斯三世国王十分支持传统及替代医学,希望推动针灸相关内容纳入向国王的报告。

会上,《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蓝皮书(2015-2024)》发布。本书收集了十年来发表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重要期刊杂志上的针灸科研文章共52篇,邀请各国针灸专家点评并汇集成册,为针灸临床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和借鉴。

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瑞典的9位针灸专家做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世界针联副主席、新西兰针灸协会主席罗宾·科尔,世界针联执委、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赵百孝,世界针联执委、英国中医药学会会长邢玫以及英国医学针灸学会医学主任世界麦克·康明斯共同主持。

世界针联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刘保延作《近十年针灸临床研究进展》主旨报告

界卫生组织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处负责人金承哲作《2023年传统医学的全球格局与新的2025-2034传统医学战略草案》主旨报告

瑞典斯德哥尔摩丹德丽兹医院康复医学大学诊所保险医学主任托马斯·伦德伯格作《基于病理生理学的穴位选择与刺激原则—一种西医针灸方法》主旨报告。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长桑珍作《中医药标准化概况——挑战与机遇》主旨报告。

美国头针研究院创始人史灵芝作《从神经针灸的显著疗效,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主旨报告。

世界针联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杨金生作《针灸临床研究指南: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特色与应用》主旨报告。

英国《针灸医学》杂志主编、医学博士大卫·科金卡尔作《推动针灸科研的卓越发展:担任<针灸医学>主编十年的见解》主旨报告。

美国李永明博士作《循证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和肥大细胞分布的诠释》主旨报告。

      伦敦皇家马斯登医院的麻醉和疼痛管理顾问杰奎琳·菲尔希作《癌症治疗、生存护理及临终关怀中的针灸应用》主旨报告。

麦克·康明斯(左一)、罗宾·科尔(左二)、邢玫(右二)、赵百孝(右一)共同主持主旨报告

大会主题是“针灸的研究推广与临床应用”,为期两天,安排了15个学术分会场进行专题报告,来自世界各地针灸专家围绕中医药针灸临床研究与典型医案、现代中医针灸基础研究进展、传统医学融合创新与应用进行探讨。大会同期设置由中国中医药报支持的“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并配套中医针灸产业展,让与会代表充分感受中医药针灸的独特魅力。

会议设立了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与应用、国际教育与义诊适宜技术推广、痛证专家论坛、心脑血管消化类疾病及浮针新论、针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妇科美容专家、ATCM专家论坛、BMAS专家论坛、创新针法与腹针传承的应用及演示、针灸的研究进展及前瞻性研究、综合医学前沿、中医外治疗法与针药结合的临床研究、中医针灸国际标准的现状应用及进展、特色针法与研究进展、临床经验分享等15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一.本人参会报告情况

本人参加会议,并在国际教育与义诊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场做题为《新安针灸传承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专题报告,向与会专家交流了新安针灸的传承与我校新安医家针灸学说课程建设及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一.出访学习情况

1. 参观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从建馆起,其宗旨就一直是面向所有"好学求知者"免费开放。1879年,首先在博物馆的前厅,阅览室和前庭尝试使用电力照明。在之后的10年内,电力照明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博物馆的大部分公共区域也都是实现了电力照明。先后参观了图书馆,感受达尔文、马克思、孙中山等人在馆内学习的气氛;古希腊发展历程;在中国馆,参观了多种精美瓷器、佛像以及历史长河中的生产工具。

2. 学术报告学习:在主旨报告中,Thomas Lundeberg讲授的《基于病理生理学的穴位选择与刺激原则——一种西医针灸方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取穴的思考方法值得借鉴;《Acupuncture in Medicine》杂志主编David Coggin-Carr详细讲解了杂志发表针灸相关文献的情况,也给与会者指导了如何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注意事项;李永明教授从循证针灸的角度解释了随机对照实验和肥大细胞分布在研究中的应用。

3. 分会场学术内容丰富多彩,也展示了世界上的针灸研究现状:有基于时间规律的时空针灸应用和思考,也有针灸基础研究进展,但总的看,世界上对针灸特色技法、操作首发以及诊疗疾病的有效性、多效性更加关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国外单独从事诊疗工作的临床需求。


2024年10月15日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版权所有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

电话:0551-68129241 邮编:230012 皖ICP备02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