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公示
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出访公示 > 正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周安等1人团赴美国访学总结

作者: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合作中心   时间:2020-09-14   点击数:

科研实验中心     周安

在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外访问研修项目》(项目号gxgwfx2018042)资助和学校大力支持下,本人于2019523日至2020712日期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展访学研修。在一年多的访学研修期间,本人珍惜学习机会参与各项研修活动,遵守纪律,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收获颇丰,收益匪浅。现对出国访学工作学习总结如下:

一、访学单位及实验室情况

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成立于1787年,是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美国著名高等学府,也是美国最早的十所大学之一。其主校区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城市匹兹堡,学校集教学与科研并重,被美国社会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近年来学校排名大幅度上升,2020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7位。匹兹堡大学药学院药学院成立于1896年,为全美顶级的药学院,2017U.S.News药学世界排名9名,在药学实践、药学研究和药学教育领域一直处于美国领先的地位。本人工作所在Raman Venkataramanan教授实验室隶属匹兹堡大学药学院,Raman Venkataramanan教授为匹兹堡大学药代动力学研究方向的创始研究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多年,研究经验丰富,学术成果丰硕,研究水平世界领先,所在实验室设备完备,具有世界领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

二、个人学习体会与收获

1.学习相关理论课程,熟悉授课方法

在导师Raman Venkataramanan教授的介绍和推荐下,我旁听学习了“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理论课程学习。通过课堂学习、讨论、互动以及与Lirong Wang, Zhiwei FengRaman Venkataramanan等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我了解和学习了美国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授课和课堂组织技巧等教学经验,熟悉了这些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总体来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自由宽松,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都很重视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课堂氛围活跃,同时也注重通过互联网手段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课程学习也深化了我对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等学科前沿的认识。

2.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本人抵达匹兹堡第2天即与导师Raman Venkataramanan教授联系见面,在导师建议下,我在匹兹堡大学内部培训网上选修了6门实验室网上培训课程,课程涉及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生物样本处理等方面,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在线考试获得证书。通过与导师沟通确定研究方向为Ketamine 临床代谢动力学研究,分析Ketamine 及其体内相关代谢物对临床剖宫产的改善作用,访学期间我完成了项目临床实验设计、临床样本采集、样本前处理、分析方法摸索建立、统计分析数据,建立了Ketamine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除此之外,还参与了导师其他两个课题的研究。通过从事的科学研究,学习了先进的科研技术,开拓了学术视野,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

3.熟悉实验室管理和大型仪器平台的管理模式

由于本人就职学校科研实验中心,主要从事科研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来到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后我对药学院实验室管理及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使用进行了充分学习和调研。药学院实验室具有很多先进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平台完备,管理平台非常完善,仪器设备利用率很高。每台设备都有详细介绍,大型设备均纳入平台管理,仪器设备预约信息健全,校内外人员均可预约大型仪器设备,预约简便。大型仪器设备一般采用先培训,后自行上机操作的模式,不定期举办设备培训,宣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利用率。仪器管理人员通常具有博士学位,熟悉仪器操作和培训,也会参加课题组会,熟悉科研新进展。匹兹堡大学全面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完善的实验人员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健全的仪器预约培训管理制度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对我校实验室及仪器平台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匹兹堡大学药学院一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不仅学习了药学相关专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技术,开拓了学术视野,了解了实验室完善的管理制度,更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对今后科研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均有很大帮助。一年多的交流学习,本人发表4SCI论文和1medline论文。在接下来时间里,我也会同国外老师继续充分交流,深化认识,加强国际合作。感谢学校领导和科研实验中心领导给我这样访学机会,将会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收获,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版权所有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

电话:0551-68129241 邮编:230012 皖ICP备02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