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安徽中医药大学2024-2025学年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作者:   时间:2025-10-23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安徽中医药大学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将美育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不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将我校2024-2025学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俱乐部改革稳步推进

学校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制定《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学校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安徽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中医院校美育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研究与实践》,加强艺术俱乐部教学改革,学校俱乐部改革纳入学分管理。

(一)成立艺术俱乐部

我校公共艺术课程俱乐部制改革既立足于现有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以《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课程为基础,同时结合学校艺术类社团原有基础,建立既符合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爱好,使公共艺术课程更加符合俱乐部教学、活动、比赛的需要。因地因校制宜,开设地方特色艺术俱乐部,开设学校特色文化活动。目前成立12个艺术俱乐部,分别是书法俱乐部、绘画俱乐部、摄影俱乐部、文创俱乐部、动漫俱乐部、器乐俱乐部、K歌俱乐部、合唱俱乐部、话剧俱乐部、朗读者俱乐部、舞蹈俱乐部(兼体育与艺术双重属性)。通过俱乐部的设置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人文和专业素养。

(二)设置符合艺术俱乐部制教学的课程体系

积极创造条件在俱乐部中开设较为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安徽中医药大学艺术教育俱乐部制课程设置一览表

序号

俱乐部

主要授课内容

1

书法俱乐部

书法鉴赏与实践、AI赋能书法创作

2

绘画俱乐部(1)

油画、国画鉴赏与实践

3

摄影俱乐部

基础摄影课、约拍(人像精修)约拍(调色)

4

绘画俱乐部(2)

美术鉴赏与实践

5

K歌俱乐部

歌曲演唱与表演

6

合唱俱乐部

合唱表演、音乐鉴赏

7

舞蹈俱乐部

舞蹈鉴赏与实践

8

器乐鉴赏俱乐部

器乐演奏入门、西洋乐民族乐鉴赏

9

朗读者俱乐部(1)

诗歌朗诵、演讲与口才

10

文创俱乐部

文创设计与创作

11

朗读者俱乐部(2)

诗歌朗诵、演讲与口才

12

话剧俱乐部

话剧表演、话剧鉴赏

2024-2025学年,面向全校2024级4000余名学生,开设 12 个艺术俱乐部,开发“中医药+艺术”特色课 程和主题剧目,如《书画里的中医药》《中医药科普绘画》《乱世 神医》;融入“五禽戏”等传统中医养生功法的舞蹈课程,实现美 育与中医药文化的“沉浸式”融合。光明日报以《安徽中医药大学:让美育成为“必修课”》为题推介学校创新经验。参与艺术俱乐部教学的教师为13人,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三) 艺术俱乐部课程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为了加强我校美育课程教学,成立学校艺术教育俱乐部改革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俱乐部制改革。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下设美育中心,承担美育课程教学和艺术俱乐部管理工作,每个俱乐部配备了专兼职的指导教师,规范和指导俱乐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组织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总务处、团委、财务处等部门与美育中心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保证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教务处严格按照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制度管理,严控教材征订、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度表制订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全面修订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二、艺术教师配备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公共艺术课专、兼职教师共有13人,主要来自于我校公共艺术教学部和有艺术学科背景的兼职教师。公共艺术课教师毕业于国内多所高校,学缘结构良好。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培养,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专门聘请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二)教师待遇

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对艺术教育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教育基础设施是保障艺术教育良好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美育中心现有1个150平方米的公共音乐舞蹈教室、1个100平方米的公共书画教室,在大学生“一站式”岐黄社区建有1个245平方米路演大厅,1个80平米书画活动室,160平米音乐舞蹈活动室。拥有多媒体、音响、钢琴、电钢琴、古琴、手风琴、照相机、艺术类图书资料等。2024-2025学年学校拨款15万元用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专项支出,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教师进修交流学习、添置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俱乐部汇报演出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

四、课外艺术实践活动

(一)每年举办一场俱乐部文艺汇报演出

每年举办1场全校性艺术俱乐部文艺汇演,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让教育改革惠及每一名学生,展现我校美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文艺活动、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2025年6月,学校举办“薪火相传弘国粹 杏林春暖谱新章”——第六届艺术俱乐部文艺汇演,融合思政教育与中医药文化元素,推出名画演绎《步辇图》、话剧表演《乱世神医》、书画走秀《杏林墨韵》、歌曲表演《华佗》等原创节目,文艺汇演相关新闻报道受到安徽省教育厅、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第一次在五六百人面前,晒一晒我的书法,真的是又紧张又有趣”,来自加纳的留学生李向阳现场书写了“永字八法”;来自喀麦隆的应许地和新加坡的刘伟乐现场表演五禽戏和中国功夫,“登台时,紧张的情绪最初席卷了我。但随着招式行云流水般展开,逐渐找到了节奏,内心也随之平静。这是一次令人沉浸其中、值得珍藏的经历。此次活动犹如一场文化探险,激发了我对传统医学探索的热忱。”通过文艺汇演集中展示艺术教育俱乐部改革教学成果,深入实施“三个融合”,即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艺术理论和美育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审美体验相融合,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二)每年原创一部中医药文化特色美育作品

结合中医药文化特色,推出原创话剧1部《乱世神医》,将“大医精诚”的职业信仰化作舞台镜像;原创歌曲《华佗》与五禽戏、武术棍棒表演,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桥梁;原创名画演绎1部《步辇图》,在尊重原作历史背景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通过细节创新展现唐蕃交流中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脉络,实现历史名画与中医药知识的生动融合。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做到用艺术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医药故事,让艺术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窗口,让世界了解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三)每年组织1-2场中医药文化特色美育学生活动

连续举办两届“迎新春 送春联”中医药文化特色美育活动,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书法艺术的笔墨韵味巧妙融合,打造了兼具知识性、艺术性与互动性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创新表达形式,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以春联为载体走进师生生活,在辞旧迎新的节日氛围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连续举办八届杏林花灯会。花灯会由校团委、语委办、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主办,学生团体联合会、艺术俱乐部联盟承办。2025年5月26日晚,“百草灵香凝皖韵,千灯锦绣耀杏林”——第八届杏林花灯会在少荃湖校区成功举办,师生广泛参与,纷获好评。同时,中秋节之际,再次举办了“朗月行”中秋猜灯谜活动,整个中秋节日氛围在校园弥漫。

连续举办十届中医药文化节。文化节由校团委主办,药学院和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承办,文化节重点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承,通过提高活动的文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引导同学们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医药文化节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文化活动品牌,学校将秉承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坚持培养“铁杆中医药人”,不断探索育人新方法,为传承祖国文化瑰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药人才。

四、美育教育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在各类省级重要赛事中持续崭露头角,充分彰显了学校在艺术人才培养与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扎实成效。2025年学校信息专报第12期以“杏林雅韵承医道 艺苑新章育蕙风——安徽中医药大学打造富有‘中医药味’的美育育人体系”为题刊发美育改革典型经验和做法。

在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书法篆刻专项展示活动中,我校学生获8项三等奖。这一成绩体现了学校在书法等传统艺术教学上的系统规划与持续投入,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序号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赛事主办单位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1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魏晋绒

卞修婉

2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丁文渊

卞修婉

3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想

杨硕鹏

4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王妍萌

杨硕鹏

5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王泓昊

杨硕鹏

6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胡晨

张梅

7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程梦

董晓静

8

三等奖

2024.12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雷烜

方颖

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安徽省预选赛中,我校选送作品紧密结合学校中医药专业特色,创新性地融入了中医经典诵读与中华文化书写等元素,通过诵读中医经典、书写中华文化等形式提升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最终获得9项省级荣誉,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2项。获奖作品覆盖软笔书写、硬笔书写、经典诵读三大核心类别,实现了“写”与“讲”的双突破——既有笔墨间流淌的汉字之美,又有诵读中传递的经典韵味,展现了我校美育教育“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鲜明特色。

序号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赛事主办单位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1

二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雷烜

杨硕鹏

2

三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胡文也

卞修婉

3

三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程路文

卞修婉

4

三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王泓昊

杨硕鹏

5

三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汪婧媛

杨硕鹏

6

三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高思云

张晓雯

7

三等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沈易安、王安芝、徐佳慧、王欣锐、彭超、顾王和、黄紫岩

方文杰、李忠萍

8

优秀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秦蕾、卞家好、阮凌波、刘思甜、文悦玲、连明阳、黄节、阚绪业、李想、刘家蔚、谢梦雨, 罗冰堰、 樊嘉恒、邢凯、卜芸欣、孙炜炯、闪瑞、杨涵

方文杰

9

优秀奖

2025.08

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

金艺宁、尹思盈、方程程、张硕,蔡静然、周琪琪,李文、许志真、杨浩、张文丽、周亚楠、孙锦文、张永琪,张子怡

尤志成、卞修婉

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学校坚持美育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学子们深耕艺术领域、传承文化根脉的生动体现。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美育教育再结硕果。

五、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公示和奖励制度

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开,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对参加俱乐部汇报演出、学校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级各类文艺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教师和团体,都按照学校相关的制度进行评比和奖励。

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完善美育管理共享机制

积极参与由安徽艺术学院牵头制定的合肥市新站区高校艺术俱乐部共建共享协作方案,实现新站区高校艺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师资队伍方面出台政策支持

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鼓励学校有艺术相关学科背景的兼职教师加入到美育教学工作中来;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改革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大对美育工作的经费支持

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充足经费的投入,在美育教学、实践活动、场地建设、师资聘用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尤其在美育原创系列作品专门成立原创艺术作品专项经费,推出更多更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系列大型原创艺术作品。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2025年10月22日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版权所有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

电话:0551-68129241 邮编:230012 皖ICP备020526号